来源:网络 发布:无锡物流 浏览次数:1189 日期:2013-01-24 10:38:01
“在全球货代这一市场,你不主动‘走出去’抢蛋糕,就只能面临无米可炊的局面。中国的货代企业必须主动‘走出去’。”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学德在接受国际商报采访时指出,有实力的国际货代企业要加快境外市场的开拓步伐,不能固守着国内市场被动接受国外经营者入境争抢市场。
近日,商务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国际货运代理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完善行业管理制度,引导行业“转方式,促转型”;明确提出要鼓励企业“走出去”,引导相关企业整合资源,参与国际竞争;要创新经营模式,开拓新兴市场,提高行业利润率和市场竞争力。
已然起步
目前,中国市场已吸引了大量境外企业进入。在大企业的跨境投资之外,境外的中小企业也以交流合作的方式进入到中国货代市场。在本土市场不断受到挤压的背景下,中国货代企业“走出去”的需求更为紧迫。
刘学德分析指出,目前货代企业依规模实力相异选择了不同的“走出去”路径:大企业的人才和资金优势明显,有能力在国外直接布点;对于不完全具备人才和资金优势的中型企业而言,可围绕中方境外投资者的境外项目提供货代服务。
对此,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常良峰深有感触,公司主要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直接竞标参与海外大型工程项目的物流服务,并在海外建立了子公司和项目部,寻求本土化的合作。
“货运代理行业‘走出去’已经成为趋势,但还形不成规模。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刘学德强调,“走出去”的路径选择主要还是要依据企业自身的实力。目前,大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布局海外的方式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中方企业还没有形成全球供应链的支持,缺乏机制保障,其中也蕴含着人员变动等投资风险。
政策加力 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货代物流业迅速发展。截至2011年年底,在商务主管部门备案的国际货代企业已达2.7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但总体来看,我国国际货代物流企业与发达国家的成熟企业相比,存在着规模较小、服务功能分散、经营模式相对落后、专业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意见》中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实现国际货运代理物流规模以上企业营业额年均增长12%左右的发展目标;将通过并购重组、扶优选强,打造若干个主营业务突出、经营模式先进、海外网络健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国际物流企业;培育一批功能完善、设施完备、资源整合能力强的大中型物流商;推动形成一支品牌效应突出、业务优势明显的中小型专业货代商队伍;基本形成结构合理、业态多样、服务优质、竞争有序的国际货代物流市场。《意见》明确了国际货代物流业的主管部门是商务部,并要求切实加强对国际货代物流业的组织领导,强化了行业的组织管理。
常良峰指出,国外市场起步较早,市场集中程度较高,已经形成了主导市场的大型骨干企业。而国内物流市场极度分散,国内前50家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比不足15%,缺乏骨干型物流企业,货代行业的情况也极为类似。
对此,企业希望政府部门能推出切实的扶持政策,以奖励或者发展基金等形势支持企业“走出去”。
刘学德则建议给货代企业的境外投资者,尤其是大型国企投资者卸包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压力太大,非政策因素的压力大。”他表示,政府应当解除这些顾虑规范投资制度。